别再“黑”散酒了!
据《食品安全法》规定,售卖散酒也需要取得相应许可证。
这也就是说,市面上常见的散酒,其实都是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。
但还是有不少人看不起“10元1斤”的散酒,觉得它“不配”出现在餐桌。
可是,四川一位酒厂的退休大爷在接受采访时,却直呼:不少人都当成宝!
现实的情况是:因为散酒的利润空间极大,所以就出现不少“冒牌”的散酒,拉低优质散酒的档次、扰乱散酒市场,使得本来品质和名声都不错的散酒,逐渐变得受人“唾弃”。
“我们实在不该看不起散酒!”
散酒,作为一种实惠又方便的事物,存在就有它的道理。
我们先来看一组真实的数据:国内某知名酒业,在引进以散酒生产和销售为主的“某纯粮酒坊”之后,不到20年,在全国范围内的加盟店就达到了惊人的10000多家!这足以证明,正规的散酒,深受老百姓欢迎。
这其实也得益于该纯粮酒坊的生产和销售等相关方法。
在生产散酒时,坚决严格按照《食品安全法》的相应规定,使用优质粮食作为酿酒原料,而且绝不会在酒中添加任何香精或者香料。
在销售时,采用最直接、也是最简单的方式:允许大众先品尝、后下决定。
原来,众多加盟店的负责人都根据总部的要求,给予顾客事先品鉴的权利,让顾客充分品尝酒的味道,再自行决定是否购买,就算最后买卖没成,也留住了仁义。这也就使得当地有不少酒友都把这些散酒当成“宝贝”,爱不释手糖心。
“冒牌货”支配之下,口碑受影响!
受商业化、劣质散酒的波及,散酒一度被打上了“低价、低质”的标签。
据最新的市场调查显示,散酒在西南、东北、内蒙,以及西北地区都极具影响力,但也正是因为其市场过于辽阔,就给了那些低品质散酒发展的时机。
散酒当中没有什么特别出名的品牌,这里所说的“冒牌”,指的是黑作坊、小作坊生产的劣质散酒冒充优质纯粮散酒,通常只会使用酒精和香精进行简单勾兑。
俗话说得好: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。
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白酒,必然是品质突出的、经得起回味的,也只有这样,老百姓才会真心觉得这种酒是好的,这也正是未来散酒要走的“阳光大道”!
“一雪前耻”,重回“被人当成宝”的巅峰!
终于,白酒新国标正式在全国推行,对散装酒、各类白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同时也可以看到,散酒界也在进行“大刀阔斧”的改变,势必要“一雪前耻”。
当然,其它品质突出的纯粮酒也有了更多面向大众的机会。
可以看到的是,贵州遵义的珍酒、平坝窖酒、仁怀的君中元私藏酒等一众白酒,一直都在不断的提升酒质,争做新时期优级白酒的代表。
其中,产自仁怀的这款酒,酿造人为“酱香之父”李兴发的弟子,曾传政。
由于酒企坚持纯粮酿造,酿酒所用原料均为红缨子糯高粱,采用闻名酿酒界的坤沙大曲工艺,包含着近200道工序环节,耗时1整年时间才初步酿成该酒。
在这之后,以至少6年的陶坛存放,进一步使得酒体变得老熟、陈香。
有品过的酒友这样形容它:刚打开瓶盖,就能闻见浓浓的酱酒香气,之后倒一杯,饮一小口含在嘴里,满是幽雅细腻、醇厚柔滑的口感,入喉顺畅、丝滑。
写在最后:饮酒要适量。大家对于散酒都有什么看法呢?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