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月26日,郎酒股份官方微信号发布重要人事任命。
综合上述任命,结合有关人员履历背景可以看出,此次调整既有郎酒对新业务布局的人事落定,更是郎酒以组织和团队变革,加强科学管理意图的体现。
新业务人事落定,
基于市场布局的人才战略实践
知情人士透露,刘杨、胡红与易明亮工作内容调整,这既是遵循郎酒惯例,更意味着郎酒完善市场体系建设加速、系统化步伐加快。
不难看出,此次人事调整,首要目的仍是服务市场布局。
此前,刘杨已就任郎酒股份子公司峨眉山高桥威士忌董事长兼总经理。
企查查资料显示,今年4月,由四川郎酒股份有限公司、自然人刘杨分别持股85%、15%的峨眉山高桥威士忌酒业有限公司注册成立,公司经营范围涉及酒制品生产、食品生产、酒类经营、食品销售等。郎酒先行落子威士忌赛道。
同时,此次调整中,体系的力量进一步强化:此前任郎酒销售公司副总经理的胡红,此次兼任青花郎事业部总经理,属于经验丰富下的水到渠成之举,将进一步推动生产、销售、体验三盘互动。
易明亮先后带队小郎酒、老郎酒、青花郎事业部,如今不再兼任青花郎事业部总经理,改而专职市场布局、经销商体系建设、产销协同和市场研究等工作,并分管商务部、客户服务部,既能够保持渠道体系稳定,又能够链接各路资源,统一体系多渠道发力,完善市场体系建设,加速郎酒系统发展。
此举充分体现了郎酒“更贴近市场推动内部体系建设、致力让公司内部运营与外部市场变化更同频共振”的理念。
有业内人士指出,这一调动将持续规范优化组织架构、管理体系,促进郎酒整体战略站位、市场布局进一步完善。在经销商政策方面,将有可能采取“优商扶商”策略,这主要是由于2023年存量市场竞争加剧、库存压力增大,厂家帮助经销商去库存,是稳定渠道,稳定市场的重要保障。
知识化、年轻化,
实现1+1>2的团队合力
此次人事变动还有一个词不容忽视——年轻化建设。
近年来,郎酒大力推动产品研发与品质的综合提升,成立了品质研究院,并且提出了传统与科技充分结合的品质提升理念:古法酿造,现代设备,智慧生产。
这一理念下,郎酒持续在原有人力结构下,以新老结合推动团队的年轻化、知识化,进而让老人更好地纳新与创新,新人更好地继承传统优良,实现新老优势互补,1+1>2的团队合力与迭代升级。
被任命为供应链总监的马兴坤,为1988年出生的清华大学光学工程博士;被任命为机械自动化总监的王磊,为1986年出生的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光学工程硕士,都体现了年轻化与知识化,以及以新老结合推动团队迭代升级的特点,也昭示了郎酒未来人才战略的年轻化布局。
人事队伍在年龄及学历结构上的进一步优化,将为郎酒技术发展注入了更强的内生动力。
加强对技术人才的重视,
凸显“三品”战略
糖心
另外,人事调整中对技术人才的重视程度不言而喻。
让1980年出生、曾是中国最年轻国家级白酒评委之一、持有“中国酿酒大师”证的沈毅出任品质研究院院长,分管科研工作;在郎酒工作三十多年的技术派邓皖玉任酱香型酒总工程师、卓毓崇任浓酱兼香型酒总工程师,体现了科技派与技术派开始组织融合,共同推动郎酒品控的稳定和可持续。
同时,对沈毅等技术人员重视,再次强调了郎酒所倡导的“三品”战略。以品质为基,凸显技术与技艺的结合,这是企业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。人才、科研的力量,将进一步赋能郎酒极致品质。
郎酒在组织与团队上还有一个传统,通过不同岗位的轮换,推动团队核心人员的综合能力提升,上述的一些人事安排也体现了这一特征。
2023年1月,郎酒股份副董事长汪博炜在2022郎酒年度十大图片发布暨红花郎春节美食大赛颁奖典礼上总结道,郎酒通过苦练内功,“变革”与“重塑”新思维,匹配战略,深化品质品牌品味建设,持续优化组织架构、管理体系,实事求是推动产品与市场适配调整,深度融合厂商互信共赢关系等量变积聚,站上了200亿元台阶。
TXAPP.TV
随着此次人事调整,郎酒完成了从内到外的系统蜕变重构,已形成体系的力量,正在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。郎酒,已经做好迎接下一阶段的起手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