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者 刘蜜 通讯员 邓刚 刘春华
瞿祥剑在发放食品安全宣传资料。
“战争年代,背炸药包是共产党员才有的特权。”电视剧《人民的名义》中的这句台词,触动无数人的心弦。
在现实生活中,在“小城大爱”的监利县,食药监管战线干部瞿祥剑37年尽忠职守,屡次“把入党指标留给年轻同志”,不是党员却始终要求履行“党员特权”,硬扛着重症胰腺炎病痛,忘我工作,将约定的复查治疗时间一推再推,保障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,自己却倒在工作岗位,于4月11日凌晨2时41分,在武汉抢救无效逝世。
“老瞿走得太突然、太可惜了”,让身边的人猝不及防——
妻子匡金凤未能见到丈夫最后一面,女儿瞿诗玲隔着抢救室玻璃窗,眼睁睁看着父亲的心电图变成了一条直线;
同事樊江平得知噩耗,茫然若失,一个人在公园里游荡了一上午,自言自语: “前两天您还跟我交代工作”;
蛋糕店老板刘国洋还等着瞿队长上门来,发放《食品卫生许可证》, “没想到就这样失约了”;糖心
街坊邻居围在老瞿家的小院子里悼念,追思过往点滴,“没有一个不流泪的”;
……
4月27日至28日,新华社、中央电视台、人民网、中国食品安全报、中国医药报、湖北日报、湖北卫视、荆州日报等18家中、省、市媒体,来到监利采访瞿祥剑的先进事迹 — —一个履职尽责的好干部、清贫家庭的顶梁柱、极具担当的监管员、古道热肠的老好人形象,于无限哀思中立体浮现,栩栩如生。
一件在病危中交代的工作
从老县城一条窄窄的巷子往里走,进入一间单层30多平方米的旧楼房,在堂屋左侧泛灰的墙面上,看到瞿祥剑身着制服、面露微笑的遗像,妻女在像前哭泣。屋内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、电器,洗衣服的塑料盆、烧水用的壶上面,多处修补痕迹刺人眼球。
4月8日,瞿祥剑从这里离开后,就再也没能回来。那天,他对女儿说: “我这两天实在是疼得受不住了,正好手头上的事忙得差不多了,又恰好是星期天,你陪我到武汉去复查一下吧。”
望着白发满头、脸色惨白的父亲,瞿诗玲一股酸楚涌上心头,埋怨地说: “您不是不晓得胰腺炎有多吓人,上次住院时,医生就一再叮嘱,要按时复查,可您总是有忙不完的工作,一推再推。”
终于抽出空来,一家人租车到武汉看病,本以为到了医院就能顺利治疗,不料瞿祥剑病情加剧恶化,胰腺严重腐烂,腹痛钻心,好几次疼得意识模糊。在此情形之下,他居然还心系岗位职责,不忘打电话交代工作: “江平,我在武汉检查身体,屋里还有3个网上申报要处理,辛苦你和陈诚去现场勘察。”
“没想到,这句交代竟成遗言。”樊江平至今仍不愿相信,平时对他照顾有加的好队长、老大哥,竟然这样走了, “他经手的工作第一次半途而废”。
4月7日,瞿祥剑生命的倒数第4天。为不影响对方生意,他赶早来到新开张的夏埠村糕点店,进行取样送检。 “瞿队长虽然很随和,但检查起来很仔细、很严格。”店铺老板刘国洋说: “我在外地也开了10多年蛋糕店了,对食品卫生很有经验。但是,瞿队长还是点出了一项问题: ‘现在天气热了,蚊虫马上就多了,尽快把灭蝇灯加装进来’。”
时隔多日,记者来到这家蛋糕店,看到两个灭蝇灯已经装上,只是“瞿队长说好还要过来查看的,给我们发证的,却失约了。”
一把4年从不离身的钉锤
在瞿祥剑的一堆遗物中,有一把旧钉锤,锤子底部磨得光亮,映照着他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。
4年前,监利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建成立,瞿祥剑从卫生监督局转岗过来,那年他已51岁,依然选择在监管一线冲锋。
因为工作需要,他买了这把钉锤,且总是随身携带。4年间,他在管辖的867户餐饮经营户、86家小作坊内,将一块块“食品安全监督信息公示牌”,一锤一锤地钉上墙。
那段时间,在容城镇大街小巷,不少人都看到老瞿拿着锤子、扛着牌子的身影。然而,有部分经营户不理解、不买账、不让钉,认为“牌子上有监督举报电话,怕影响生意”。县食药监局容城监管所副所长范新才介绍, “有很多次,我们钉完前脚刚走,他们后脚就把牌子取下来了。”
对此,瞿祥剑伤透了脑筋, “如果牌子都钉不上去,以后工作怎么开展?”他与同组的女同事郑莉商量, “还是得一家家地上门劝说引导”。
郑莉的小孩正在考大学,工作与家庭时常难以兼顾。分工时,瞿祥剑总是把最重、最难的揽过来,干活时总是说: “你们先回去吧,我最后来收尾。”
对自己施压,予他人方便,不到两年时间,他的一头黑发变白发。一边监管、一边服务,他用一片真诚,改变“钉子户”的看法: “在老瞿的不断劝说下,脑筋终于转过弯来:监管食品卫生,是为了防患未然,是一种保护,因为如果真的出了安全问题,店子就死了。”
瞿祥剑在世时,每次节假日,只要有空闲,就把钉锤搁在包里,骑着电瓶车出门巡视,因为“公示牌上有我们的照片和电话,我们就要切实负起责任”。
一次从“仇人”到“恩人”的转变
“你把我的店关了,你让我吃什么!”小作坊老板李传明忿忿不平,撸起袖子,怒目仇视瞿祥剑,差点就忍不住要动手了。
2015年,瞿祥剑在“散酒王”白酒作坊2次抽检产品,2次检测都不达标,便依法依规令其停业整顿。
这家作坊,是李传明夫妻双双下岗后用全部积蓄开的,是他们全家的生命线。但由于没有提纯技术,没有资金买设备,生产的白酒既不合格、也销不动,生意惨淡勉强糊口。
“就在这个时候,瞿队长要封我的作坊,不准我经营,还要罚我的款,我急得不行,认为他就是要跟我过不去。”李传明回忆,那时候,真是“好话”和“狠话”都说尽了。
但瞿祥剑不为所动,坚持执行规定,并解释: “我对你监管认真,是对你负责,是帮你对消费者负责。”在随后的整顿期间,他还8次登门,督查整改,提供技术辅导,对方从最初火药味十足的针锋相对,慢慢变得心平气和。
渐渐地,李传明能够正视问题,但苦于没有钱,无法添置设备、完成整改。 “难道真的要关门吗?”正在他绝望之际,瞿祥剑打来电话,雪中送炭: “我找了银行的熟人,很快就能帮你把贷款办下来。”
“当时我完全没有想到,他竟然会帮我跑贷款。”回想起从瞿祥剑手中接过5万元贷款的情景,李传明不禁湿了眼角,他说: “如果不是瞿队长托关系,银行不可能为我们这种小作坊放贷款。”
如今的“散酒王”白酒作坊,不仅“起死回生”,而且还因产品质量过关,口感变得更柔和、更香醇,每天营业额能达到1500元,是整改之前的3倍。
一份后继有人的遗志
瞿祥剑监管着县城的数百家酒店、餐厅,而妻子匡金凤却一直在一家小餐馆打零工,帮人洗盘子刷碗,拿着微薄的收入。
“每到冬天,妈妈的双手长期浸泡在冷水中,整个手腕都快被严重冻裂。我们几次要求爸爸,给妈妈找个好点的工作,他却总是说‘不要让我难做’。”瞿诗玲哭着说,自己以前还曾埋怨,后来与父亲谈心交流多了,就能够理解他的心了。
老瞿在工作上的兢兢业业、克己奉公,在生活中的勤俭节约、为人与善,这种种优良品质,被女儿耳濡目染,在潜移默化中,一颗种子深深埋下。特别是亲眼目睹父亲在面前离去,亲耳听到父亲病危之中交代工作,一个意念在瞿诗玲心里越来越浓烈: “爸爸还有很多要做的事情没有完成,作为女儿,我要继承他的遗志。”
4月25日,她向县食药监局递交一份申请书,希望将自己今后的全部时间,投入到父亲未竟的食品药品监管事业中。此前,瞿诗玲在监利县妇幼保健院工作,有正式编制,是一名护龄 9 年的优秀临床护士。
“我不后悔,正如我父亲的一生无悔!”在老瞿逝世后的 10 多天里,他的影子时常浮现在瞿诗玲眼前,仿佛是肯定女儿的抉择,为她加油鼓劲……
做瞿祥剑式的好干部
本报评论员 李天然
瞿祥剑,不是党员,却始终要求履行“党员特权”;他,为了辖区食品产品质量过关,主动帮助食品经营“钉子户”积极奔走,却不敢为自己妻子工作打一声招呼;他随身把钉锤搁在包里,把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放在第一位,却将约定的重症胰腺炎复查治疗时间一推再推,不幸累倒在工作一线……37年来,他没有荡气回肠的豪言,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,他只是以毕生的精力保障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。
2017年4月11日凌晨2时41分,瞿祥剑因积劳成疾医治无效去世,享年55岁。
在人生中的最后几天,瞿祥剑仍然心系岗位职责,奔波到新开张的夏埠村糕点店取样送检,嘱咐做好防蝇措施。甚至在他病危缠绵病榻之时,还不忘打电话给同事交代工作: “屋里还有3个网上申报要处理,辛苦你们去现场勘察。”
一个人,信念越坚定,脚步就越踏实;心放正了,做事自然就不会偏。瞿祥剑以他的实际行动为我们树立了一面旗帜、一个标杆,为我们标注了“平凡”与“不凡”的坐标系,彰显了勤勉敬业、奋发有为的工作热情,体现了事不避难、迎接挑战的创业勇气,展现了昂扬向上、敢于负责的精神状态。
我们应以瞿祥剑同志为标杆,比一比先进,量一量自己,从理想信念上找差距,从事业追求上找不足,从作风品德上找欠缺,自重自省,自警自励,像他那样牢记宗旨、心系群众,以忠诚为魂、以自律为基、以勤政为本。
“高山可仰,景行可行。”我们要学习瞿祥剑同志履职尽责、争创一流的主人翁精神,学习他牢记宗旨、心系百姓的优良品格,学习他严以律己、清正廉洁的道德操守,学习他忘我奉献、勇挑重担的担当精神,从点滴做起、从现在做起,身体力行推动各项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。
如今,虽然瞿祥剑的生命“列车”已经停止跑动,但“火车头”精神却一直前行,并日渐彰显出价值,激励着我们兢兢业业地忘我工作,做一名瞿祥剑式的让党放心、让人民满意的好干部。(荆州日报)